这几天的文章,其初衷源于要寻找股市不可预测的论据,万万没想到阴差阳错地让我又看到了一片认知新天地。 今天,坤鹏论就来聊聊阶段性的体会,也算是个浅层次的内化与总结,当然,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看待未来。 在我看来,复杂性科学的诞生,无疑给骄傲自大的人类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让我们明白,自己管理复杂性的智力能力是有限的,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比人脑不知要复杂多少倍。 如今,人类面临着全球型社会挑战: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全球疫情,没有哪个话题单纯与某一特定学术领域精确对接或单纯联系。 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的学习,坤鹏论发现,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简单部分,一旦在一起,就有可能让整体呈现出不可预知的新特征、新变革、新问题。 从古代市场到单细胞生物变形虫,从蜜蜂蜂巢到复杂的人类大脑,从城市发展到经济危机,我们身处的世界就是一部关于复杂性的百科全书。 他首次提出了金融资产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假设,并假设股票价格服从布朗运动(物理学中微粒所做的一种无休止的无序运动)。 1905年《自然》发表了一篇关于如何预测喝醉的人所走径的文章,基于该篇文章,随机性这个概念被命名为随机漫步理论。 20世纪60年代,金融学家阿诺德·穆尔和尤金·法玛对1951年~1958年和1958年~1962年期间的股票价格做了统计分析,他们发现,每日的股价之间只有3%的相关性。 并且,股市这个复杂性系统,其中的主体们异质性很强,特别是人性和认知上的异质性,人人各不相同,千差万别,这就导致股价经常会非波动,就像格雷厄姆所说:“大多数人有投机或赌博的固有倾向,即于希望、恐惧和,因此,大部分时间里普通股价格会表现出非的和过度的上下波动。” 而彼得·林奇早在大学期间就发现,“很难将有效市场(股市上的一切都是‘已知的’,价格总是‘’的)和随机漫步理论(市场的起起落落的,完全不可预测)结合起来。” 当力量市场向公平价格移动时,投机和恐慌等非力量则使市场偏离价格,这些非力量导致爆炸性的非线性,使得市场变得无法预测。 而在复杂性科学的学习中,我们还知道了正负反馈回的作用,而投机和恐慌是有着正向反馈回的非线性力量,股价上升幅度越大,就有越多的投资者想买股票,从而使市场进一步上升,一直到突如其来的牛转熊时刻,价格下跌从而开始新一轮的恐慌性抛售,引发市场暴跌。 因为,前面说了,从股价的行为表现看,它们对过去稍微有点记忆,也就是那3%的相关性,而且貌似还受一定规则的约束。 这样的统计结论让人们有了一种推测,股市不仅是一个复杂性系统,且还可能受到深藏其中的某种模糊的混沌作用驱动。 天气虽然是一个混沌系统,但它还是受自然的约束,所以短期的天气预报有着合理的准确性,推此及彼,如果股市真的存在混沌,那么它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可预见的。 如果在股市中也能找到混沌结构的相似原理,那么,这个或这些个原理将成为金融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如果有人掌握了这个或这些个原理,并懂得如何将其应用于市场,甚至搞出相应的数学方程式,那他必将从巴菲特的头上摘下股神的桂冠,戴在自己的脑袋上。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数学家开始进军华尔街,无疑他们满怀信心地认为混沌理论已经开始散发出诱人的味道。 那时候,不少以此为目的的公司纷纷成立,同时,金融巨头也不吝巨资招募专家或是直接投资相应的公司。 花旗集团聘请了赫赫有名的精通非线性关系的英国数学家安德鲁·科林,银行则成为了“预测”公司的主要投资者,这家公司是由物理学家多伊纳·法玛和诺曼·帕卡德在圣菲研究所之下创立的,此二人在大学求学时就致力于混沌理论的早期研究。 有了金主的资助,再加上对未来财富的强烈憧憬和预期,科学家们日以继夜地工作着,他们从大量的历史数据中挖掘股市的混沌结构模型,并创造出了数百个非线性方程式。 但不难发现的是,这样的套还是陷入了还原论,也就是用历史数据创造出方程式,再拿它们去运算验证历史数据,最后从中发现结果或调整后的结果可以匹配历史数据的候选方程式,并将其设定为支撑理论的公式。 最善捕风捉影的也兴奋了起来,著名的《商业周刊》、《投资》等权威,开始花费大量篇幅讨论混沌理论和投资的关系, 甚至将混沌理论为投资管理行业的未来大救星。 但是,只要冷静地旁观和审视就会发现,这种相当高科技的探索,其实和以前的技术分析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从历史股价中找到并开发出能重复使用的数学模型。 反正至今为止,还没有人窥探到股市中混沌结构模型的影子,甚至连根毛都没找到,股神的桂冠依然牢牢地戴在巴菲特的头上。 当然,对任何事物都是不客观的,对任何事物持消极、反对、抵制的态度都是十分愚蠢的,最终会掉进自己挖的臭水沟里。 不过,现实告诉我们,就算股市中真的存在着市场行为,但在现有技术水平之下,它们还是相当复杂,并深藏不露的。 圣菲研究所的研究员约翰·卡斯蒂认为:“尽管股票的收益确实表现出一种混沌结构,但它偏离纯粹随机形式的程度很可能太小,以至于我们不能将其有效地应用于任何旨在打败市场的预测方案中。” 退一万步讲,即使有人找到了管用的股市创富方程式,但随着人们在实际中用它赚钱,其有效性必然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为“金融行业,秘密是一件稀缺商品。” 假设有人用方程式发现某个时间点市场会上涨,他们肯定会集中在那个时间点到来之前买入股票,随着这个发现被越来越多人知道,股价自然会水涨船高,这样,即使真到了那个时间点,股价确实高了,但随着大量投资者要卖出获利,很快就会将股价卖到一个新低接一个新低,最终只有少数跑得快的赚到了钱,大部分人还是沦为韭菜。 1996年《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名为《下的混沌》的文章,将混沌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描述为“沿着一条漆黑的胡同前行。” 再后来,科学界终于承认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混沌理论只算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子集,只能被应用到物理学体系的一个有限分支上,比如:天气和流体漩涡,它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已被证明失败! 坤鹏论同样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复杂性科学尚处萌芽,更多是发现了,但如何为人所用,还有漫漫征途,特别是所有复杂性系统都具有自组织、适应性、自升级等特性,俨然游戏中遇强则强、自己还能练级的大BOSS,让人总有种”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不知哪里追究“的怅然若失。 而且,随着全球交易引来无数国家的新投资者,电脑化的交易所加快了交易速度,以及投资者想出聪明的方法来设法击败市场等现象的出现,这个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可预测。 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的学习,坤鹏论越来越理解,芒格为什么推崇尽可能多去涉猎各个学科,为什么要“去学习各学科中所有的重要道理”。 因为复杂性科学基本就涵盖了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信息科学、天文学、气象学、经济学等多学科。 而芒格自己就涉猎了数学、物理学、气象学、哲学、、经济学、金融投资学等,被巴菲特尊为把他从猴变的老铁,被投资圈称为老而近妖的大师。 一个爱思考的人会从每个学科中得出非常出色的思维模型,在这些重要的想法中相互借鉴,产生融会贯通的理解。 在这个方向上深耕的人,正在逐步掌握普世智慧,而那些固执己见于某个学科的人,即便能够成功,也只是昙花一现。 “在你的头脑中有很多模型,”他解释道,“你应该把你的经验,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获得的,分类安置在这个格栅模型中。” 于是,格栅的图案很快就成为了投资界耳熟能详的说法,成为芒格投资哲学的一个简单快捷的识别标志。 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就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做出快速判断。 因此遇到问题时,你的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窄,但却成为了你的全部,你误认为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可能。 当你的认知能力高,见的多、识的广,读的多、经历丰富,具有思考能力时,你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你的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 这就是之前坤鹏论在《你的思维模式注定了你在股市的输赢》讲过的超越二元论的三元论、多值论,乃至无穷论。 金融其实做的是信息生意,金融主要由信息驱动,信息就是金融市场的能量,投入一定量的信息,就相当于投入能量,必然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扰动,使其产生漩涡和涟漪。 所以,做离钱近的财经是个绝妙好生意,金融不死,它就,因为金融永远需要它为其提供信息,注入能量。 尽管人类发现了复杂性系统,开创了复杂性科学,但至少截到2019年5月7日为止,股价还是随机漫步的,那么为随机事件下赌注绝对属于冒险行为。 坤鹏论以前曾专门讨论过赌场与股市的区别(《股市到底是不是大赌场?》),确实,它们在经济原理上是一样的,在数学原理上也有诸多类似之处,除非是长期的市场上涨,股市短期获利和赌博无异,同样是一场零和游戏,一个投资者赢,必然赢的是另一个投资者的输。 我们更不要分析师和专家的预测与推荐,按他们的说法,市场的机会到处都是,如果你信了并投入,接着就会痛苦地发现,市场的机会确实到处都是,但基本都是往坑里掉的机会,区别就是坑大还是坑小而已! 券商分析师每天可以发布上千份研报,多的时候一个星期十几场演,里面有几十条投资线索、逻辑,上百个看好的公司。 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预测的错误惊人,它们更多的是预测者的心灵,而不是对未来的预测。 投资股票的最明智做法就是买入股票并持有,因为高回报率只有在跨越牛市和熊市的较长时期后才能取得。 比如:人类在股市预测上基本寸功未立,但这并不会人们继续从事预测,并且每年从中赚取几千亿美元的收入。 而抵御被预测的最佳疫苗是认知,且只有认知,这个认知还不能是别人讲的,必须是自己彻底内化于心的。 坤鹏论发现,到了股市,许多人的固执让人难以理解,你他要看股票的PE、ROE、负债率等指标,但他基本都当耳旁风,该怎么买还怎么买,即使大亏特亏,他也只归咎为运气不佳,中国股市耍,从来不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所以,坤鹏论这几天猛写复杂性科学,开始也有些犹豫,这么长的文章,这么多名词与新知,肯定不合大多数老铁的胃口,基本上属于费力不讨好的事。 再三思想斗争之下,初心还是让坤鹏论坚定地把文章写出来、发出来,只求增长自己的认知,同时和有缘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也正因为有着写作的压力,坤鹏论对复杂性科学的学习格外卖力,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输入,狠狠地夯实了坤鹏论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 坤鹏论,身处复杂性的社会,复杂性的股市,未来的可能性是多样的,有可能好,也有可能坏,人生之会有无限多可能的未来,每个都像无法预测的岔口,一切皆有可能! 美国前任CEA、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承认,“过去30年中美国经济政策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过分相信预测能力。” 同样,股市这样的复杂性系统,一样不可预测,那么花那么多精力、时间,甚至是去探寻不可知的未来,又有何意义?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保罗·安迪瑞森曾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证明,完全没有任何信息的投资人,赚的钱多于不断得到信息的人,同时,对股票价格变动茫然的人,赚的钱也比受到影响的人多出了1倍以上。 另外,我们还要悲观主义者”永久熊“的观点,他们的眼中永远只有密布,对他们来说,每起金融事件都是崩盘和的信号,甚至连经济良性增长在他们看来,也能成为经济过热并导致超级通膨的信号。 从相信“共济会”、“骷髅会”到相信艾滋病人放针头,再到相信世界,这些言论的者中总是充满着他们的身影。 正因为这些和论一样很难证伪,所以坤鹏论不能断言一切都是假的,但是,就从人生态度的角度看,相秘论并没有多少好处。 比如:相信股市中有着神秘力量着股价,你信了,自然就会从心里投降、放弃,陷入宿命论,再也不学习、不研究,长此下去,人也就快废柴了。 起码10年内,未来可能的事情会或多或少受到当前存在条件的,因为未来可能性的范围从当前呈扇形伸展到遥远的未来,对从今往后的若干年,有理由假设未来会与现在十分相似。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无法预测未来就轻视未来,我们必须思考将来可能发生的情景,相应地修改计划,同时继续制定未来的计划,否则就是愚蠢至极。 我们也不能对所有预言,因为其中部分预言包含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是将发生的,而是可能会发生的。 我们要学会如何从大量错误的并且经常的预言中寻找有用的,不管它是一个,还是一个机会线索。 当我们从复杂性科学中知道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而混沌、湍流等现象的存在,更让我们明白,即使再渺小、再不起眼的因素都有可能让未来翻天覆地,那么当下的意义就愈加重要,因为现在的努力会密密铸成一面抗衡未知风险的坚强盾牌,未来的不可预测对每个人都一样,关键在于到时候谁更有能力抗得住,其实这就是竞争适应性。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亦或者是企业,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竞争适应性越强,其处于生态系统的就越高,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竞争性世界里要想存活,就必须不断爬到更高处才行。 人也是复杂性系统,所以要想强大,也必须要管理,奋进,自发地学习和努力,再加对纷繁的外部世界,主动适应,不断实现自创新、自升级。 一个人要想在未来有所发展,甚至成功,任何预测都没有卵用,因为他根本无法知道自己会走进哪条人生岔,也不知道哪只蝴蝶会产生效应,更不可能预知所处的社会将涌现出什么…… 但是,我们可以的是正向反馈回效应,成功孕育了成功,好会更好,最初的些许成功可以产生自信和信用,从而使人得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努力地去实行成功,哪怕就是一点点的小成绩,也会让你下一次更优秀些,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人生一样可以复利。 所以,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学》中:“战略决策者面临的问题不是他的组织明天应该干什么,而是‘为了做好准备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今天应当干些什么。’” 《管理未知》的作者拉尔夫·斯泰西也曾说过:“通过集中关注那些会产生长期后果的当前事务,我们实际上就是以更加现实和创新的方式应对长期问题。” 复杂性科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固定的未来,那么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有机会改变未来,尽管很难很难,但并不是没有人做到过,比如:乔布斯对于手机的创新,开创了全新的智能手机时代,更引领世界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通过地影响未来可能的无限径中的某一条,它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乔布斯已经用iPhone向全人类证明,未来虽然不可预测,但是可以塑造。 动机家罗伯特·克里格尔在他的《如果还没有打破……打破它》中写道:“成功的领导人明白未来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发明的,那些具有远见、勇气和智慧的人通过思考已知世界边界之外的事情而塑造了未来。” 那么,也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不努力去塑造未来,那么很可能被那些因塑造未来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人赶超。 宿命论是弱者的专利,强者会努力成为混沌中的那只蝴蝶,湍流中最欢畅的水花,把挫折当成的,永远让自己身处最活跃的混沌边缘,因为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