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密数字货币的行情又经历了过山车——前期追高买入的朋友短暂被套,随后又出现回升迹象。 对大多数人而言,既然投资波动性巨大的加密数字货币,就应该有应对过山车行情的心理准备。但,除了心理准备,是否还有一些基础知识的准备呢? 举例来讲,同是加密数字货币,为何比特币能卖到18000元人民币(下同,除非标明美元,否则单位为人民币)一枚?区块链2.0以太坊中的以太币怎么就无法突破3000元呢?大名鼎鼎的Ripple区块链中的瑞波币为何又不足2元?达世币是什么鬼,凭什么又能卖到1300元左右? 当前,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已经超过900种,价值基础不同,风险差异极大,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恐怕不是好的投资。在本文中,结合市值排名前十大的加密数字货币,简单谈一谈加密数字货币背后的投资逻辑,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28日,共有928个加密数字货币,其中722个有市值统计,总市值1061亿美元。 从市场结构来看,比特币市值423.36亿美元,占比39.89%;以太币市值301亿美元,占比28.36%;瑞波币市值106亿美元,占比10%。前三大加密数字货币合计占比78.25%,第4-10名合计占比8.81%,第11-50名合计占比9.54%,其余672个币种仅占3.40%。 在722种加密数字货币中,单价超过1000美元的有4种,单价100-1000美元之间的有7种,单价1-100美元的有104种,单价1美元以下的是606种。 举例来讲,比特币总发行量2100万枚,截止2017年6月28日(下同),已发行1640万枚,单价2578.78美元;瑞波币总发行量1000亿枚,流通数量383万枚,单价0.277美元;Zcash总发行量2100万枚,已发行155万枚,单价339.5美元。 瑞波币单价很低,主要原因在于其巨大的供给量。但供给量又并非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比特币和Zcash总供给量相同,单价相差7倍,背后便是需求的影响。决定需求的因素则比较复杂,区块链实用性、知名度、用户量、区块链安全性、发展线图、市场预期等等因素,不一而足。 一个加密数字货币,从诞生到发行再到走入视野,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尤其是在各种加密货币已经多达900余种的前提下,加密货币的竞争力已经不仅仅是和技术本身的竞争力,产业链的支撑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加密数字货币的产业链涉及到发行、兑换、储存、流通等环节,背后涉及到创始团队、社区核心参与者、矿工(矿池)、投资人、基于区块链的拓展项目、交易场景、监管机构等等。当然,具体到每个币种,产业链构成方存在显著差异,比如比特币已经不存在创始团队;未来币、新经币、IOAT币等都是通过创始交易一次性发行完毕,后续不再有发行环节,其中IOAT甚至并非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货币。 以比特币为例,其产业链包括发行环节的矿池,以算力排名看,全球排名前10的矿池7个都在中国;买卖环节的交易所,仅中国就有大大小小40余家交易所;储存环节的钱包软件;流通环节的各类交易场景,如微软、戴尔、日本乐天、新蛋网、Overstock等均接受比特币支付;以及比特币用户(投资人)、基金会、监管机构及其他产业合作方等。 要了解一种加密数字货币,不仅要了解该币种本身的技术和,还应熟悉其产业链情况,往往后者才是决定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 苏宁金融研究院是苏宁金服集团旗下的大型专业研究机构,通过整合苏宁控股集团内部资源,与、同业、高校、智库等机构广泛合作,为、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于国内消费金融、贸易金融、互联网金融和产业金融等研究领域。 一年一度的“618”购物节落下帷幕,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再一次刷出历史新高。在消费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消费品质不断升...[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