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全社会非常关注。去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今天,新华日报也刊发了江苏的《实施方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这一《实施方案》,以及我省参与、推动和实践长三角一体化的进展情况,经省委、省主要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发展委李侃桢主任、徐副主任,省科技厅蒋洪副厅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张宏伟副厅长,省交通运输厅惠先宝副厅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周毅彪二级巡视员,省生态厅费志良二级巡视员。考虑到苏州吴江区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前沿和排头兵,我们邀请了苏州市沈志栋副秘书长参加新闻发布会。我是省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受省谢润盛副秘书长委托,主持本场新闻发布会。 李侃桢(省发展委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近一年多来,社会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都高度关注,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我们各家新闻对江苏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都进行了广泛深度的宣传和报道,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8年11月5日,习总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13日,习总主持召开中央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19年12月1日,《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江苏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定执行者,省委、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始终把建好“长三角的江苏”,既作为沉甸甸的重大责任,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战略机遇,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常务会议和各类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并专门作出决议,体现了省委、省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成立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省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娄勤俭任第一组长,吴政隆省长任组长,32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等部门为办公室单位。在省委、省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下,我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呈现出加速度、步入了快车道。 按照省委、省部署要求,在国家发展委指导支持下,2019年5月份起,我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地方,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江苏实施方案》)的研究编制工作。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把贯彻落实习总重要批示贯穿于《江苏实施方案》研究编制的全过程,围绕国家《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按照全面贯彻《规划纲要》部署、充分体现江苏特色优势、抓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要求,逐条梳理对照、逐项细化落实,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完善,先后经省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江苏实施方案》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总体要求、区域联动、重点任务、组织保障,明确了我省需要落地落实的重点任务、重要事项、重大政策共60条,是我省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任务书”和“线图”。总的来看,有这样三个特点: 一是明确了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为新时代江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江苏实施方案》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重要批示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规划纲要》为行动指南,在服务一体化中担当重大,在融入一体化中拓展发展空间,在推动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要围绕“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共赢、民生共享”的基本原则,落实“六个高质量”要求,加快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省内全域“六个一体化”,这“六个一体化”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江苏特色,率先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和径模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建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二是明确了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分阶段目标。《江苏实施方案》对照《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明确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即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创新、生态环保、市场、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中心一”,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城乡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优质化并趋于均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走在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同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发投入强度、5G网络覆盖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单位P 能耗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指标进行了量化。 三是明确了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具体径。江苏具有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程度高等优势,但苏南、苏中、苏北发展还不协调不平衡,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创优势、补齐短板。《江苏实施方案》据此从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两大层面,明确了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重点任务。在聚焦“一体化”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方面,提出主动服务、积极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充分集成江苏优势,加强与浙皖战略协同,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加速全省域一体化发展,并从强化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3个方面,明确了9条重点任务。在聚力“高质量”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方面,围绕《实施方案》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生态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全面扩大对外合作、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合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7个方面,明确了51条重点任务事项。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由我省苏州市吴江区、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两区一县”组成,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吴江区是其中面积最大的,约占示范区总面积的51%。同时,《江苏实施方案》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强化政策支撑、强化督促落实等4个方面,明确了推动《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落实的保障措施。 一年多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汇聚,社会共识高度凝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紧紧围绕、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省委、省部署要求,“从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做起”,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动《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和事项落地落实,加快把国家重大战略为江苏发展优势,推动我省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前列。 一是提高站位,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意识、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充分用好已有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切实把各方面资源汇聚起来,把各方面力量统筹起来,全力推进实施《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进一步畅通与国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汇报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对我省重大、重点事项的支持。进一步强化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沟通协调,着力推动解决跨省际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浙江、安徽两省一市的联系衔接,深化跨区域合作,增强战略协同性。进一步发挥好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交通、信息、科技、环保、信用、人力社保、金融、商务、产业合作、能源、食品安全、城市合作、应急协同等13个专题工作组作用,这13个专题工作组也是省委、省为了更好地落实《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在组织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和突破。完善省级部门之间、省市之间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是目标导向,狠抓任务落实。围绕《江苏实施方案》明确的60条重点任务和《江苏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举措清单》确定的80项重点事项,突出最近三年,突出重点领域,突出主要方向,制定具体细化方案,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严格过程控制和绩效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列入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近期重点工作、重点事项和重点项目清单》的重点事项和重大项目,协调牵头部门在研究部署、协调推进上下硬功夫,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对需要国家层面研究推动并给予政策支持的重点事项,设立工作专班,加强整体谋划设计,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尽快在江苏落地见效。 三是聚焦重点突破,全力组织攻坚。大处着眼与实处着手相结合、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干好“自己的事”与做好“我们的事”相结合,进一步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六个一体化”。在推进产业创新一体化方面,重点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与上海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紧密对接、互相支撑、共同发展。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适应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要。在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方面,着眼打破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深化“放管服”,推动建设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在推进绿色发展一体化方面,以长江、太湖、淮河等流域为重点,协同推进水资源、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在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聚焦标准化、便利化,积极推动社保、就医、养老、教育、文旅等领域共建共享。在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方面,苏南热点、跨江重点、苏北难点“三点”并进、区域联动,以苏锡常、宁镇扬及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等局部一体化先行,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复制推广。全面深化,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在规则统一制度体系、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各类资本市场分工协作、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重点领域合作机制、各类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加强战略协作,推动率先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同时,加大重大系统集成力度,加快试点经验在我省共享推广步伐,促进长三角地区从区域项目协同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魏赟(省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李主任。下面,大家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同时说明提问哪位负责人。 省广电总台融中心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想提问省发展委,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都明确,要建成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请问,江苏如何抓住一体化发展机遇,激发强劲新动能,构筑活跃增长极?第二个问题是当前,江苏又是如何加强与长三角其他省市联动,统筹推进疫情联防联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徐(省发展委副主任):谢谢,这个问题很有时代性、针对性。我们都知道长三角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整体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地区面积35.91万平方公里,江苏占29.8%;2019年末常住人口2.27亿人,江苏占35.5%;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73万亿元,江苏占到了42%。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抓住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激发强劲新动能,构筑活跃增长极,对于江苏而言,重在把握“一盘棋”“一体化”“高质量”三大关键,放大比较优势,增创竞争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为谱写江苏“强富美高”新篇章提供强大动力源。 一是发挥好江苏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习总要求苏浙皖“各扬所长”,江苏最大的长处就是制造业。目前,江苏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7、全球3%,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我们将抓住现代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着眼“空间相对集聚+功能深度耦合”,致力“引导+企业主体”,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集成电、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5G、人工智能)、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绿色安全技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产业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世界工厂”2.0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是发挥好江苏科创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江苏科教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百位“两院”院士、15所“双一流”高校、11座国家创新型城市、1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名列前茅的地位。我们将抓住新一轮科技的历史机遇,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创新力,创新创业创造大生态逻辑,内有筋骨,外有平台,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出南京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发先行,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强与上海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紧密对接、互为支撑、联动发展,超前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构建、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协同创新+人才集聚”效应,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双向融合,擦亮“江苏智造”品牌、打响“江苏创造”名片。 三是发挥好江苏程度高的优势,加快由“引进来”向“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提升。江苏拥有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117家,其中国家级26家、省级91家,“一带一”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中国(江苏)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在新时代国家对外和协调发展的大布局中优势更加凸显。我们将正视现今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大调整大重构的机遇和挑战,充分用好江苏通江达海、开发载体平台多的优势,以“一带一”交汇点建设为总揽,坚定不移在更高起点深化,坚定不移在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加快打开沿海地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瓶颈”,推进长江两岸加速融合发展,推动苏北地区全域融入一体化进程,创造世界一流的市场化化国际化的营商,a型血人的性格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合力打造新时代新高地。这是我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总重要讲话和重要,与沪浙皖两省一市紧密携手,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一体化发展的协同优势,统筹推进疫情联防联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建立了确诊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信息互通(包括及时通报境外输入型风险防控信息)、健康观察解除告知单互认、重大防疫管控举措相互通报和省际协调事项交办制度、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供应保障和恢复生产人员物资通行便利、医疗诊治方案共享和危重病人会诊、应对长三角公共安全事件和应急管理等7项协同机制,还有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互助、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就业招工协调合作、跨区域交通等基础设快落地协同会商、区域经济政策协调通报等5项工作机制,“一体化”的显著效应加快,为长三角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江苏省相继出台实施了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50条政策及服务指南152项服务事项、支持中小企业22条政策、稳外贸稳外资22条政策等,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将致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深化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协同机制落地落实,积极主动为长三角地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多挑担子、多作贡献,全力推动我省走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谢谢。 江南时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想问一下省工信厅的领导,国家《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都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安排,并有参与制定、组织实施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的表述,请问工信部门对推动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周毅彪(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谢谢。首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全领域、全方位的一体化发展,在这个一体化的过程中,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是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其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近代我们民族工商业发展以来,长三角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工商业最发达的一个区域,特别是在初期,大量的上海工程师来往于上海与长三角各个城市乡镇企业,被称作“星期天工程师”,所以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长三角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需要。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主导产业的定位、产业布局,相互之间有合作、有协同、有竞争,也有一定程度上在某些领域重复建设、同质竞争,所以在这个格局下,协同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长三角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现在全球经济格局在变化,新一轮科技、产业正在兴起,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和格局下,长三角制造业如何更上一层楼,达到更高的水平,进入国际一流的水准,需要更好的协同。那么如何推动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呢?国家战略、江苏方案都作了顶层安排,从工信部门来讲我们已经做的和接下来将要做的,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在长三角规划纲要的下完善工作机制,主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规划联动,政策要联动,载体要联动。二是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这是一个总的指导。当前正是各地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时期,我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长三角协同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面临着行政区划的不同,各自的利益也不同,怎么通过不同的政策来调节,是我们要关注、要做的事。三是载体联动,现在上海、江苏和其他省都有一些共同的产业发展载体,如何发挥好这些载体的作用、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以及产业特色的选择,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二,就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协同。制造业门类很多,不同的制造业协同发展有各自的内在规律,从目前已经进行的探索和今后要关注的,需要有重点、有选择。现在我觉得有三个优势领域可以突出关注:一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我觉得要发挥长三角共同的优势和各自的不同定位,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这项工作工信部在部署,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都有一些集群进入了国家的试点培育,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围绕各自的产业优势加强三省一市联动,有很多工作要做。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工业互联网是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个重要的抓手,也是重要的支撑。现在我们按工信部的要求,统一谋划长三角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这项工作是由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我想我们会更多的关注不同的需求和,来做好这项工作。三是车联网的重点推进。车联网是长三角制造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是一个新兴产业,涉及到新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和新能源制造业,所以车联网的发展对整个科技、产业和我们的生活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长三角协同发展中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江苏作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在检测结果互认、试互相,以及一些技术标准的协同制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当然,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不仅仅是这三个方面,但我想这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能够反映长三角乃至中国界制造业发展中间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要明确主体,自主协同。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关键还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规划政策和一些工作机制,营造好的氛围形成共识,但是真正要实现协同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企业。长三角的企业对这方面也有很强的认识,很多企业实际上早在企业要素整合、产业布局、人才建设等方面开始布局,利用上海、浙江、安徽,尤其是江苏自己的优势来协同发展。工信部门要鼓励企业进行合理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产业发展,我们讲协同发展不是说不要竞争,而是合理竞争、有序竞争。我们也要鼓励江苏企业积极参与长三角同类产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联合重组,可以以我为主,也可以积极融入其他省市的企业、产业布局,要鼓励资源共享、优势共享,像长三角地区一些大型国际活动,比如上海进博会、江苏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浙江乌镇互联网大会、安徽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资源优势共享。总之,只有发挥好推动作用,市场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使长三角制造业界上拥有重要地位。谢谢。 苏州日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苏州市的领导,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上海青浦区、江苏吴江区、浙江嘉善县,其中吴江的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都最大,而且苏州有园区经验。请问江苏如何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沈志栋(苏州市副秘书长):谢谢大家对示范区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建设好这个示范区,是贯彻落实执行好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一步先手棋,一个突破口。在国家《规划纲要》和今天发布的《江苏实施方案》当中,对怎么建设好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都有专门的篇幅进行表述,对高水平建设好示范区和重点任务都有安排有部署,在国家发改委前期印发的示范区总体方案中,也明确了示范区的四个定位,即生态优势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这四个定位。对整个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国家发改委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上级各项文件陆续制定以后,苏州积极行动,抢抓机遇,依据国家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及时制定了落实国家纲要的苏州行动计划,这也是瞄准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推动示范区的建设。通过加大创新的力度,我们集中落实系统的、集成重大的举措,希望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一条在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格局。为了贯彻好这些工作,苏州专门制定了重点任务分工,把46项重点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分解和落实,我们示范区所在的吴江区也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抓好落实。 自示范区推动启动以来,得到了省市两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省委省、市委市的主要领导,亲赴示范区指导工作,娄和吴省长给予指导,相关组织部门精心安排,选派干部全力支持示范区建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使资源尽可能多的向示范区倾斜和集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示范区梳理了一批项目,总投资近80亿元。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苏州吴江不等不靠,抢抓机遇,在吴江汾湖举办的2020年度春季集中开工仪式上,43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了465亿元。应该讲我们的示范区是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主创新的重大举措和空间载体,对苏州而言这是上级的一份信任、一份重托,更是对我们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我们既要干好“自己的事”,做好“我们的事”,还要帮好“邻居的事”,通过各方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能够引领一体化发展的耀眼明珠。 在下一步工作中,在四个方面进一步发力,形成示范。主要是在生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集成和提升人居品质这四个方面,开展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通过我们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形成先导,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目标确定了,关键还是要落实,我们一定会贯彻好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的工作部署,全力推动示范区建设,一方面讲大局、着眼长远,真正找准自己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算大账、长远账,强化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另一方面求创新、重实效,示范区率先实现一体化制度创新,事关整个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当前全市上下已经掀起再创一个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下一步苏州也将以饱满的精气神,干好示范区建设这个精细活,通过优势融合叠加,把示范区真正建设好。谢谢各位朋友。 扬子晚报记者:我想请教一下省科技厅的领导,对于推进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江苏有哪些考虑和打算? 蒋洪(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对于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意义重大。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省委省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聚焦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这一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我省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主动加强与沪浙皖科技部门的协同联动,重点在“三个一体化”上持续用力,努力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大力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一体化建设。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发展,着力强化长三角范围内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整合,打造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载体。 二是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一体化组织。围绕集成电、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长三角重点发展领域,组织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我省行业企业联合长三角优势研发力量,开展跨区域、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为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资源一体化共享。共同推进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等建设,加强苏南国家科技转移示范区与上海闵行、浙江、宁波等示范区的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苏南中心建设水平,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创新要素流动和共享。谢谢。 南京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社保方面的问题,《国家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都提出要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就业社保是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和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请问,在长三角就业社保一体化方面,将会有哪些创新举措?谢谢。 张宏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谢谢朋友一直以来对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跨区域流动就业的现象日益频繁,在此过程中社会保险是否能够实现关系顺畅转移、待遇同等享受、服务无缝衔接直接关系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国家已出台相应制度,政策经办服务已基本成熟定型。但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五大险种之一,仅长三角地区的参保人数就达到4860万人,失业保险长期以来为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失业保险关系和待遇转移接续方面,各省市都没有明确的,失业保险制度政策也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就业参保人员跨省域流动时的平等权益,与长三角就业社保一体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为此,我们今年将会同上海、浙江和安徽人社部门,在两个层面加强协同合作,一个是在制度层面,研究制定长三角地区失业保险合作协议,对劳动者在长三角地区内的参保转移接续、待遇核定享受等方面统一政策口径、服务事项和经办流程,形成制工作保障。第二就是在工作层面,我们明确“三省一市”各层级的业务经办部门和工作联系人,开展长效合作,加快打通全程信息化网上办事渠道,我们也希望立足于长三角地区,通过“三省一市”人社部门在失业保险领域的先行先试,破解瓶颈难题,为全国的制度设立和政策创新探索出一条实践径。 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还要落实好近期签订的《长三角地区实施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就业招工协调合作机制工作方案》,建立并实施五个方面的机制,分别是对口联络、信息对接、返岗输送、后续管理、数据共享,加快推动农民工等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就业,有效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江苏省生态厅的领导,请问江苏如何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兄弟省市合作,共同推进生态一体化? 费志良(省生态厅二级巡视员):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谢谢朋友长期以来对江苏生态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生态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1+3+7”治污攻坚作战体系,打好蓝天、碧水、战。2019年,在省委、省的坚强领导下和全省上下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生态持续改善,实现了“两最两超一提前”:“两最”就是大气和水质量近五年最好,总体改善幅度长三角地区最大,“两超”一是完成了质量考核目标,二是超额完成了污染减排目标,“一提前”就是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碳减排目标。自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们会同兄弟省市积极推进生态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随着长三角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的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以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统领,夯实生态基础,加强与兄弟省市协同,建立健全更加紧密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生态共保联治。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大生态空间力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生态承载力为刚性约束,充分用好“三线一单”,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生态空间监管,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推动问题整改到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理和空间协同,组织实施好长江生态廊道、淮河—洪泽湖生态廊道建设,探索启动“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二是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同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强化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建立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精细化排放清单管理制度。基本完成钢铁、水泥行业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绿色化、循环化产业体系。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合力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涉气“散乱污”和“低小散”企业整治,强化扬尘综合治理。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健全会商研判、预报预警、应急管控机制,切实做好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在这方面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对长三角地区的重大活动保障,比如进博会、浙江乌镇互联网大会及江苏公祭日活动,联防联控联治效果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三是推进水协同治理。推动跨界水体治理。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促进跨界水体水质明显改善。继续推进太湖流域水综合治理,深入实施“3366”总磷控降方案,高水平实现“两个确保”。建立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协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小流域治理等关键工程,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排放、转运及处置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类整治。 四是健全生态环保协作机制。以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在政策创新、制度执行、规划引领、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加强与兄弟省市环保规划、政策、工作互通,建立排放标准衔接、监测数据共享、协同监督管理、联合科技攻关的一系列合作机制。推动固体废物区域转移合作,着力健全废物运输储存处理一体化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水污染应急联动机制。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请问一下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交通运输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领域、关键支撑和重要载体,下阶段的发展目标、具体任务主要有哪些?谢谢。 惠先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首先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省委省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全省全局性重点工作和“最迫切”的任务,作为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行军和关键支撑,全力加以推进。经过多年努力,江苏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结构等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交通运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建成了一批跨省铁、公、航道,开通了50多条省际毗邻公交线,尤其到今年年底,我省还将新建成三座过江通道,包括两座高速铁与高速公复合型过江通道和一座城市快速过江通道,届时大家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江苏交通的便利。因此,说江苏交通运输具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好先行军的基础。 下一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习总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批示和省委十三届六次、七次全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江苏实施方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快建成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我们初步考虑有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长三角区域内2小时覆盖、长三角核心城市间1小时通达、都市圈1小时通勤,货物经由江苏口岸快速直运主要发达国家和“一带一”沿线主要国家。围绕以上这些目标,我们下一阶段将重点推动交通运输“五个一体化”,实施“十二项工程”。 一是以“提能级”为目标,推动枢纽协同一体化。实施枢纽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工程、共筑世界级港口群工程。重点提升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规划研究苏州机场,依托连云港海港、徐州陆港、淮安空港构建苏北“物流金三角”。 二是以“补短板”为抓手,推动网络设施一体化。实施区域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工程、省内交通网络优联优通工程。开工建设北沿江、沪苏湖、通苏嘉甬等铁项目,南京至滁州、苏州至台州等高速公项目,推进芜申线等跨省航道项目。 三是以“提品质”为导向,推动运输服务一体化。实施国际运输能力提升工程、多式联运高效发展工程、毗邻地区服务共享工程。依托南京禄口机场、苏州(太仓)港、连云港港等载体,新辟加密国际航线航班。在省际毗邻出行需求旺盛的区域推动毗邻公交衔接工作。 四是以“优创新”为引领,推动行业治理一体化。实施智慧绿色平安提升工程、信用交通体系建设工程。推进S342无锡段、苏州港太仓港区等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强生态和污染防治。强化平安交通共保联治,提升科技兴安能力。促进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 五是以“促”为动力,推动体制机制一体化。实施体制机制深化工程、一体化示范区引领工程。重点完善一体化协作机制和法规、标准体系等。联合打造示范区跨界生态文化廊道。 魏赟(省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惠副厅长。好,记者朋友们,长三角是山水相连、人文相近、经济相通,区域一体化对大家来说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的改变,也是一个发展的变化。正如刚才一位发言人所说,要干好“自己的事”,也要干好“我们的事”,还要关心“邻居的事”。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