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haze的用法而言,它通常与thick、dense等形容词连用,表示较为严重的雾霾。《时代周刊》在12月5日就以“Chinas Eastern Coast Blanketed in Toxic Haze”(有毒雾霾中国东部沿海)为标题,报道了席卷华东地区的重度雾霾。至于smog,它也可以由一些形容词来修饰,如dense、choking(令人窒息的)、noxious(有毒的)等等。 《英语大词典》把haze最早出现的年份追溯到1706年,它当时的意思是“浓雾”。这比1582年出现的形容词hazy要晚一百多年,由此haze是个典型的逆构词。约翰逊博士在1755年的《英语大词典》中也收录了haze一词,他把它解释为“fog;mist”。想必到了19世纪的中下叶,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haze才有了如今的意思。其实后来haze还获得了其他的多层意思,如“雾气”、“迷糊”以及用作动词的“”等。 smog是个拼合词,由smoke和fog构成。既然它是工业污染的产物,所以它出现的时间要晚很多。《柯林斯英语词典》给出的时间段是C20,也就是较为宽泛的20世纪;《英语大词典》中的首现年份是1905年。这个词的创造者是一名叫做德沃的医生。他在一篇题为“Fog and Smoke”的会议论文中使用了smog一词,后来伦敦的一份引用了他的话,由此smog作为描述当时伦敦大雾的最佳词语被了开来。奇怪的是,美国的韦氏词典居然把smog的首现年份定在1884年。1957年,英语中还出现了一个由smog构成的复合词,即photochemical smog(通常译作“光化烟雾”或“光化学污染”)。英语新词中也有一个由smog构成的复合词——data smog。这个首现于1993年的词语,有被译作“信息烟尘”,也有被直译成“数据烟雾”,通常指通过网络检索所得到的多得难以应对的信息。 推荐:
|